近日,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第四届出版融合发展创新论坛上发布了“高被引图书TOP1%(2019-2023)”榜单。我院童敏教授的专著《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专著中,排在社会学领域的“高被引图书TOP1”,总被引601频次。
据悉,该榜单基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书目数据和CNKI《中国引文库》,覆盖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690万余本图书,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博硕士论文为引证统计源,按总被引频次衡量学术影响力。评选涵盖17个学科领域(人文社科7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10类),从约5.9万种学术著作和1.1万种译著中,按学科和类型分组筛选被引频次前1%的图书,合并多版本高被引条目形成初选书目,并经出版、图书馆及学科专家多轮评审优化后最终确定。榜单突出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学界和公众提供权威参考。

《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
作者:童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作者简介
童敏,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站在一线实务工作者的角度,以实务工作中面临的个人心理、互动关系和社会结构三种改变导向为出发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实用性。直接从服务发展的脉络和要求入手梳理社会工作不同理论流派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历史演变过程,使读者能够将其与实际的服务结合起来理解社会工作理论的内涵,感受社会工作理论所蕴含的实务改变力量,突出社会工作理论是一种实务理论。
2、历史性。结合每个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该理论流派重要贡献者的个人经历和学术历程,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阐释每个社会工作理论的内涵和历史演变过程。
3、系统性。在介绍每个理论流派时,根据该理论流派的理论讨论焦点分个人心理导向、互动关系导向和社会结构导向三个部分分别予以介绍,同时根据各个理论流派发展的内在关联分门别类进行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准地把握每个理论流派的理论核心内涵。
来源:社会学之思
编辑:何静
审定: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