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1985级人类学系校友返校座谈会在海韵行政楼A栋302会议室举行。阔别母校多年的校友们重聚母系,与学院党委书记洪海松、院长邓燕华、原人类学系党支部书记江炳荣、学院副院长李晋、办公室主任潘燕等齐聚一堂,重温同窗情谊,共话学院发展。本次座谈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夷主持。
邓燕华首先向校友们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概况。她指出,学院成立六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学科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位列全校前茅,人才队伍汇聚国内外顶尖高校毕业生,多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及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同时,学院积极践行 “走出去” 战略,立足厦门区域优势,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依托学科打造 “走向世界的田野” 等特色项目,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贡献学科力量。

李晋介绍了自己对厦大人类学传统的感想与体悟。他表示,将继承厦大人类学的优良传统,同时积极适应学科发展新趋势,加强人类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合作,呼应“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号召,推动学科焕发新活力。
座谈交流环节温情满满。92岁高龄的江炳荣老师深情回忆了与85级校友共处的校园岁月。他从晨练签到、卫生检查到毕业分配等细节,讲述了师生情谊与点滴往事。他特别提到校友们尊师重道、团结互助的品质,并对大家返校聚会、关心母系的行为表示欣慰与感谢。

傅柒生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表达了对母校学科发展的关注,并提出加强校友与学院在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尤其在“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重大课题中融入人类学视角,共同强化学科影响力。他代表返校校友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母系建设,助力学院迈向更高平台。

洪海松作总结讲话。他对校友们心系母校、支持学院发展的情怀表示衷心感谢,强调校友是学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学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介绍了学院 “建设世界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学科” 的发展目标,提出学院计划筹建“林惠祥基金”,传承林惠祥先生等学术先辈的精神遗产。他希望校友们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多提宝贵建议,共谱学院事业发展新华章!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为校友与学院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更凝聚了发展合力,相信在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撰稿:尚丽丽
摄影:尚丽丽
编辑:潘燕
审定: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