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社会与人类学院召开2025年教育模式研讨会、2025年发展务虚会,专家学者与全院教职工利用周末时间,共同探讨高校教育改革模式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共谋学院发展。
上午的2025年教育模式研讨会,学院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新雅学院院长梅赐琪教授,和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王程教授,他们分别做题为《书院的一万小时》《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的辅导报告。梅赐琪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书院制的建设情况及新雅书院的运行情况,并就大学通识教育等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王程教授以招生录取数据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升强”行动计划要求和建设目标,提出了目前学校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思路。


下午,学院召开2025年发展务虚会。社会学系主任黄晓星、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龚浩群、社会工作系主任童敏、人口与生态研究所所长龚文娟分别做系所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面临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路、举措。此外,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夷、社会学系副主任刘子曦、主任黄晓星也分别就学院“十五五”期间的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科研工作思路进行了专项汇报。





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纷纷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
邓燕华院长充分肯定了学院“十四五”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并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科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对学院新学期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她强调,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高等教育亦不例外。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高校的教育体制、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及时做出变革,以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希望全院师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找准问题、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共同推动社会学学科发展!

洪海松书记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家经过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对学院未来的发展建设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是当前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学科未来五年的发展大计。他就下一步编制工作提出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站位,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谋划;要进一步落实融合,发挥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问计于民,分类别分专项分层次开展征求意见工作;要进一步科学决策,开展科学论证,确保规划科学可行、务实管用。

(文/潘燕 刘美君 图/王雅琳 审定/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