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社会与人类学院“群学·星火” 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举办

2025年09月22日  点击:[]

919日至21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群学·星火”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顺利举行。学院党委书记洪海松、党委副书记陈夷带领青年教师及行政教工党支部成员一行赴闽西革命老区,开展为期三天的实地研学与校史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政策宣讲和座谈交流,引导青年人才深化对国家、党史和校情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踏寻红色足迹,砥砺初心使命

研修班首站抵达龙岩古田。在古田会议会址,学员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革命圣地在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中的重大历史意义。全体学员向毛泽东同志雕像敬献花篮、鞠躬致敬,深切缅怀伟人的卓越贡献与崇高精神。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借助丰富的历史文物与复原场景,大家系统学习了会议的时代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影响。最后,学员们步入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地,切身感受毛泽东在革命关键时期的非凡远见,深刻领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学智慧与坚定信念。

在长汀,学员们瞻仰瞿秋白烈士纪念园,聆听这位革命先驱从文化先锋转变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感人事迹,深切体会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展现出的坚定信仰与无畏精神。随后,大家参观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通过实物和场景复原重温苏区革命历程。学员们还赴何叔衡烈士纪念园学习微党课,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走访“红旗跃过汀江”教学点,在红军街、水口渡口和主题馆追溯革命岁月。通过此次实地学习,青年教师对党的初心与使命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重温长汀岁月,传承厦大精神

学院青年教师大多为海归博士,校史教育是本次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赴长汀前,学员们在校内集体参观了“烽火弦歌、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览。珍贵的历史档案、照片和实物,全面展现了学校在抗战时期西迁闽西、坚持办学的艰辛历程与感人故事,为后续实地探访奠定了深厚的情感与认知基础。

在长汀,学员们实地走访国立厦门大学旧址和萨本栋校长旧居——仓颉庙,置身于当年的教学与生活场景,聆听萨本栋校长带病坚守、师生共克时艰的感人事迹,大家对“南方之强”的精神底蕴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感悟。这场跨越时空的校史追寻,显著增强了青年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

聚焦人才成长,共绘发展新篇

为支持青年教师发展,本次研修班特邀学校人事处叶丛葵老师开展人事人才政策专题宣讲。叶老师系统介绍了国家、省、市和学校各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重点解读了高聘与长聘政策和注意事项,并针对教师们关心的职称评审、项目申请和考核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和互动交流。

随后,邓燕华院长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对青年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她指出,学院青年人才多具备海外学习背景,在吸纳国际学术经验的同时,更应扎根中国实际,主动融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社会中实现研究价值与自我成长。整场宣讲内容充实、回应切实,有效纾解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困惑,为推动学院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本次国情研修班通过“红色教育+校史学习+政策辅导”的多元模式,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思想认同和职业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内部的凝聚力和发展共识。学员们纷纷表示,必将把所学所悟融入教学科研实践,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厦大精神,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学校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曾隆隆

图:曾隆隆

审核:毛毛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西路1号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