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群学·共铸|社会与人类学院“学金句·铸同心·促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暑期社会实践赴新疆昌吉学院开展社会调研

2025年08月01日  点击:[]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工作主线,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与区位优势,组织实践队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贵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福建等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地考察时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句为思想原点、行动指南和实践标尺,深入开展“学金句·铸同心·促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发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中心在“文化润疆”中的积极作用,7月26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学金句·铸同心·促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新疆分队——“厦昌连心·铸梦同行”实践队赴昌吉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学习,并与昌吉学院工作同仁展开深入交流。

主题馆里溯同脉千年思路映照共同体

昌吉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位于昌吉学院新校区图书馆一楼,是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在西北地区指导建设的首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也是首家建设在高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在昌吉学院发展规划处(创一流办、对口支援办、区州共建办)副处长申红坤、科研处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叶伟的带领下,实践队师生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寻根铸魂”之旅。

馆内,“丝路北道 文明之光”、“天山热土 奋起之道”、“典范地州 复兴之路”三大主题单元次第展开。队员们驻足于描绘各民族先民沿丝绸之路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壁画前,聆听着张骞凿空西域、历代中央政权经略边疆的故事;在“天山热土”展区,一件件反映近现代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建设家园的实物展品,无声诉说着共同开拓的热血篇章;步入“典范地州”展厅,昌吉州在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与丰硕成果,通过多媒体互动、图文并茂的形式扑面而来。主题馆详实的史料素材再现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历史典故,系统解读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政策,生动讲述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中的昌吉故事,展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昌吉实践。

在两位老师的讲解下,实践队师生深刻感悟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实践队指导教师张奕、黄诗玲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从丝路驼铃到天山脚下,从历史深处到时代前沿,主题馆布展精良、史料翔实,结合历史文物与背景叙述,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宏大格局和昌吉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创新实践。那些历史典故、奋斗历程和时代成就,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四个与共’的理念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它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润疆’的深远意义——润的是心田,铸的是认同,聚的是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些鲜活的教材带回课堂,让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更深。”

研习中心话同心厦昌师生共谱新篇

5月9日,准东厦大研究院 “文化润疆”实践基地——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中心揭牌成立,办公场所位于昌吉学院内。参访期间,实践队一行依托研习中心,与申红坤、叶伟等昌吉学院负责同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展开互动式交流分享。

黄诗玲介绍了厦门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研习班相关概况。她从组织架构、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等角度分享了研习班工作进展,表示学院充分发挥边疆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优势,立足海峡两岸区位特点,在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的指导和民族学生事务科的帮助下,聚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摸索出一条具有厦大特色、契合学院特点、符合学科优势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路径。

申红坤结合自身多年扎根基层的丰富经历,生动分享了他作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深化、成效日益显著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的体会。他表示铸牢工作已经从“有形覆盖”走向了“有效有感”,从外在形式内化为大家心照不宣的共同情感和行动自觉。叶伟则从文化传播的专业角度,分享了如何运用现代媒介“有形有感有效”地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他表示影像的力量在于它能超越语言,直抵人心,让观众自然而然地从心底升腾起对共同家园的热爱和对共同体理念的认同。

学生代表朱倩瑶分享了此次参访学习的新的感悟,她表示:“此次参访交流,让我跳出书本理论的框架,真切触摸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活力。厦昌两校的互动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三进”工作让思想根基越扎越深,“一线两面”体系让教育实践落地生根。这种制度性安排与载体创新,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融入育人全过程的清晰路径,更让文化认同在潜移默化的互动中深植人心,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青春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学习活动,厦昌两校师生横跨山海,共同上好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入脑入心。未来,社会与人类学院还将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中心,充分发挥“文化润疆”实践基地优势,通过学术交流、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等多渠道,携手昌吉学院共同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西路1号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