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群学·共铸|社会与人类学院举办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专题培训活动

2025年07月10日  点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田野课堂的铸魂育人功能,7月7日,社会与人类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专题培训会在海韵园A201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洪海松,党委副书记陈夷、毛毛,指导教师代表、实践队代表及2024级本科生参加出征仪式。

陈夷介绍了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整体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在学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社会实践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学院为队伍配备了专业导师、组织开展了多场专题培训,实践立项数和学生参与率均创新高。今年学院的实践队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实践主题覆盖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民生福祉三大领域,尤其是发挥学科优势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推动理论研习与民族交融实践深度转化。

毛毛为实践队作安全纪律专题教育。她以“安全是生命线”为核心,强调实践队要以“预防为主、处置为辅”,坚守安全底线,希望各支队伍一是强化风险预判与应急预案,杜绝麻痹思想与侥幸心理;二是严守纪律,执行“每日一报”制度和坚持统一行动原则;三是细化实践方案,做好出行、住宿、饮食、健康保障;四是防范信息泄露与网络舆情风险,在外实践过程中谨防各类诈骗,注重网络言行、营造良好网络文明环境。

校级重点团队“智慧养老·e路相伴”负责人、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黄雅艺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社会实践是“走向田野的学术修行”,自己将与同学们一起在广袤的社会田野中读懂中国,在丰富的实践土壤中培育学术智慧,在田野大地上展现新时代社人学子扎根基层、知行合一的追求与担当。

指导教师代表、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奕以“田野是学科最迷人的实验室”为喻,强调社会实践是从课堂到现实的“成年礼”。他勉励全体同学在实践过程中观察日常细节、拥抱不确定性、恪守安全伦理、依靠团队力量,将社会实践转化为深化知识的契机,在祖国大地上带着思考、收获成长。

图片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2023级社会学系本科生陈彦冰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分享了实践团队聚焦社会弱势群体,将社会学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方案,在暑期实践过程中做好调研、分析数据、收获成果的经验与心得。

洪海松向实践队代表授旗,勉励实践队员在实践中“学金句、铸同心、促交融”,将论文写在祖国的田野大地上。

洪海松从“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指出社会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社人学子要紧扣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地方发展需求,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他指出,学院突出学科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等实践队,通过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支教帮扶等形式,将社会实践深度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引导青年学子在田野中锤炼本领,用智慧服务地方发展。洪海松勉励全体师生用专业素养发现真问题,在社会实践中思考真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出征仪式结束后,学院举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技能专题培训会,学院本科生宣传中心摄影部负责人余航航围绕实践新闻稿撰写及摄影摄像技巧展开培训、本科生团总支社会实践部干事张哲铭围绕实践安全、财务报销等主题作了讲解说明。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西路1号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