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群学·共铸 | “华厦心邻”实践队助社区老人拥抱智能时代

2025年08月07日  点击:[]

智能化浪潮深刻改变着日常生活,如何让社区老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成为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年7月,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华厦心邻”实践队深入厦门市厦港街道南华社区,于7月3日、17日和25日,连续举办三期主题鲜明的人工智能应用公益课程。实践队聚焦老人实际需求,通过递进教学、场景体验与耐心陪伴,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探索智慧生活的可能性。

初探智能世界:迈出数字第一步

7月3日,首期课程以人工智能基础应用为核心展开。队员们从平台功能认知、操作步骤入手,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和示范,并结合老人在实际生活中关心的问题,如健康信息查询、实用技能学习等,现场演示了智能工具如何提供便捷服务。课程结束时,不少老人从最初的陌生感中走出,初步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

重建情感联结:科技沟通零距离

7月17日,第二期课程着重解决老人情感交流需求。实践队员介绍了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并设置天气问候、方言对话等贴近生活的模拟场景,引导老人体验与智能设备自然对话的乐趣。课程特别增设了安全防护环节,结合当前技术应用风险,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识别和防范新型电信诈骗,切实提升老人的安全使用意识和能力。

激发银发创造:妙笔生画显心意

7月25日,第三期课程将科技应用延伸至艺术创作领域。队员们引导老人用语言描绘心中所想,借助智能工具将文字转化为风格多样的画作。屏幕上,熟悉的城市街景、充满意境的山水画卷、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一一呈现。看到自己的构思变为可视化的作品,老人们脸上流露出惊喜与成就感。围绕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大家展开交流,普遍认同智能工具是拓展表达的新助手,而生活的体验与情感的共鸣始终源于人本身。

实践体悟:技术有温情,服务见初心

三期课程不仅传授了知识与技能,更是一段陪伴与共同成长的温暖旅程。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帮助老人融入数字时代,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引导。目睹老人们从小心翼翼尝试到逐渐熟练操作,眼神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和成功后的喜悦笑容,是对实践价值最直接的肯定。看到他们乐于分享所学,甚至主动帮助同伴,队员们内心充满了服务社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未来展望:智慧助老路,携手再前行

为巩固学习成果,实践队正积极搭建社区老人互助交流平台,鼓励学习效果好的老人发挥带头作用。下一步,团队计划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化合作,围绕智慧康养、便捷出行等老人关心的领域开发专题课程,并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使智能化服务更贴心、更普及,让智慧养老真正融入社区日常生活。

科技的价值在于服务人、温暖人。厦门大学“华厦心邻”实践队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用真诚与创意为老人架设通往数字生活的桥梁,用实际行动助力社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他们将继续与老人们同行,共同迈向更智慧、更温暖的明天。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西路1号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