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南强群学讲坛第144讲在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103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龚文娟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李棉管教授主讲,题目是“一所乡村老年食堂的兴衰简史:挤压型情境与‘行为政绩”。社会与人类学院魏爱棠教授、公共事务学院徐国冲教授、杨雅真老师等多院系师生逾80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李棉管老师从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的突出矛盾切入,指出在老龄化城乡倒置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建立的乡村老年食堂普遍面临着“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维持”的持续性难题。现有研究多从结构性资源匮乏、服务需求分散等角度解释其困境,但未能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即为何项目实施者明知难以持续的项目还要推行。
通过对S镇的长期跟踪观察,李教授发现问题所在:筹划阶段实施者已预判项目不可持续;执行阶段以“中心工作模式”全力打造短期亮点;项目结果出现形式维持的亮点工程,即运行数月陷入停摆,仅在被考察时仪式性启用。
为解释这一现象,李教授提出“行为政绩”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指出项目实施者处于“挤压型情境”之中,既要应对上级通过压力传导下达的任务,又受限于由于资源匮乏和执行能力不足导致的“悬浮”现状。在这种结构性困境下,项目实施者通过将“行为本身”打造为成绩来回应上级要求。


在讲座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围绕案例研究方法、理论建构、“行为政绩”的概念适用性、基层政府的结构性处境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反响热烈。讲座最后,李棉管教授强调:“研究者要从现实张力中寻找真问题,更多的工作是'价值中立'地解释现实问题,而不是批评”,唯有深入理解基层政府所处的结构性困境,才能找到破解政策执行异化的有效路径。本场讲座不仅展示了理解基层政策执行异化的新视角,激发大家重新思考基层治理的新方向,还在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上给予参与者诸多启发。

在活动尾声,龚文娟教授为李棉管教授颁发了“南强群学讲坛”纪念牌,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陈昕
摄影:陈昕
编辑:龚文娟 何静
审定: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