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南强群学论坛第143讲回顾 | 以山川打开大理:鸡足山的多重世界

2025年10月24日  点击:[]

2025年10月16日,“南强群学讲坛”第143讲在海韵园行政楼A栋103室举行,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舒瑜老师,讲座题目为《以山川打开大理:鸡足山的多重世界》。

讲座伊始,卢成仁老师为舒瑜老师颁发了“南强群学讲坛”纪念牌。

舒瑜老师从“为什么要研究山川”这一问题切入,指出山川是理解中国社会乃至中国文明的重要维度。基于丰富的田野材料,舒老师以大理鸡足山为中心,探讨山川在地方社会与文明运行中的作用。

舒瑜老师的论述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其一,大理山川崇拜的形态从苍山转向鸡足山,这一转变伴随地方政权逐步纳入元明王朝的进程,鸡足山由此被建构为“妙香国”,呈现“儒释相翼并行”的路径;其二,鸡足山作为“圣山”的形象,是多民族共同塑造的结果,成为多重宇宙观互动与共生的场域;其三,鸡足山的隐逸、修行和年龄组织,深刻影响了大理社会生活,并扩展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精神符号。

舒瑜老师指出,鸡足山的研究让我们看到山川形态的转型、知识群体的更迭,以及山与社会的紧密交织。通过“多重世界”的描绘,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西南地区多元文化群体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而这正是“共见之处”的意义所在。

本次讲座由卢成仁教授主持,厦门大学龚文娟教授、徐榕榕助理教授、卓玛青措助理研究员、刘彦东助理研究员、此里品初助理研究员等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在互动环节,在座师生围绕着“如何通过山川这一切入点思考中华文明的生态基础”“如何理解人类学研究中对‘物’的思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舒瑜老师也对问题一一进行了深入的回应。至此,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王佳文

摄影:王佳文

编辑:何静

审定:毛毛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西路1号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