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强群学讲坛<第143讲>
讲座题目:以山川打开大理:鸡足山的多重世界
讲座人:舒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
主持人:卢成仁,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
讲座时间: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14:30
讲座地点: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103室
讲座人简介
舒瑜,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历史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物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长期在西南民族地区从事田野调查。著有《微“盐”大义:云南诺邓盐业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共见之处”:大理鸡足山的多重世界》,在《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民俗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讲座摘要
山川是理解中国社会乃至中国文明的重要维度。这是一项利用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调查开展的大理鸡足山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大理地区山川崇拜的重心从苍山转变为鸡足山,与之相伴的是大理地区从唐宋时期的地方政权纳入到元以后大一统王朝国家的过程。鸡足山被建构为隐藏的“妙香国”,重新形塑山川与府州的关系,构造了本地教化“儒释相翼并行”的双向路径。其次,鸡足山作为“圣山”的形象是多民族共同塑造的结果,在多民族共享的山川崇拜及祭祀传统中,鸡足山是多重宇宙观互动、竞争、合作与共生的场域。最后,与鸡足山有关的隐逸与修行传统,以及年龄组织,形塑了本地个人及社会群体的生活样式,成为大理地区社会生活构建和运行的重要要素,并扩展为西南地区各地群众的重要精神符号。此研究描绘了大理鸡足山的“多重世界”及其联结的途径,生动展现了西南地区多元文化群体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这正是“共见之处”意涵所在。
编辑:何静 卢成仁
审定: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