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19时,“南强群学讲坛”第142讲在海韵园行政楼A栋103室举行,主讲人为澳门理工大学李耕副教授。她的研究将北京的民用防空洞(人防工程)视为连接基础设施治理、城市居民的身体劳动以及集体记忆的关键点。她认为参与建设防空洞的群众的高强度的身体劳动,引发了“热情与创伤”并存的复杂情感。在这种共享的身体与情感体验中,一个以奉献和集体为核心的身份认同得以形成。最终,这一切被整合并升华为一种以积极情感为主导的、具身化的集体记忆。当这种记忆在后世被不断追忆和讲述时,它又反过来加强了那一代人的身份认同,并被赋予了批判现实的当代意义。本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对“深挖洞”这一特定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启发了大家从身体、情感、记忆和遗产等多元维度思考历史、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次讲座由卢成仁教授主持,厦门大学李晋副教授等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在互动环节,在座师生围绕着“民用防空洞的文化遗产价值”“人文地理研究和人类学研究如何结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耕副教授也对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最后强调了该研究的对话性和情感性。

在活动尾声,卢成仁教授为李耕副教授颁发“南强群学讲坛”纪念牌。

撰稿:朱一鸣
摄影:朱一鸣
编辑:何静
审定: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