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南强群学讲坛 第131讲回顾 | “传记与特殊群体的生命体验——兼谈质性研究方法”讲座顺利举行

2025年05月14日  点击:[]

2025年5月7日下午,“南强群学讲坛”第131讲在海韵园行政楼A栋103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传记与特殊群体的生命体验——兼谈质性研究方法”,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颀主讲,厦门大学刘子曦教授主持。

陈颀教授从“传记”这一概念入手,认为传记不仅是以人物生平为中心的叙述,而是通过个体的生命历程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镜像。他指出,传记的三种诉说策略分别是为底层发声(代言)、自我诉说和生命体验的诉说,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陈教授回顾了“底层”作为学术概念和研究议题的发展脉络,分享了国内的底层研究。接着,陈教授介绍了几位社会学者的自传,指出“自我发声”的转向消解了社会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能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最后,陈教授认为,传记社会学的内核是生命体验的追溯和拼接,其特征在于从追求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转向理解亲历者的主观感受、发挥亲历者的观察“优势”,以及再现无法发声群体的生命体验。

在互动环节,刘子曦教授与陈颀教授就“如何对待生命史的经验材料” “文学社会学和传记社会学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如何对待亲历者的痛苦”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师生积极互动,围绕“人类学如何看待传记中的生命体验”“文本写作的个体取向和他人取向”“朴素个人背后的时代属性”“切入巨大变革时期素材的研究视角”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陈教授强调,传记社会学通过局部经历揭示重大社会转型,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并鼓励同学们跨学科阅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大问题。

本次讲座中,刘子曦教授为陈颀教授颁“南强群学讲坛”纪念牌。

撰稿:马璐

摄影:刘星烨

编辑:何静 刘子曦

审定:毛毛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西路1号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A栋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