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下午,南强学术讲座《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农民家庭——以家庭档案为方法》在海韵园行政楼A栋103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周飞舟教授主讲,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邓燕华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周教授从中国农民行动的核心——家庭本位讲起,指出其背后蕴含的“伦理情谊”与“人生向上”的文化要义,并阐述了目前农民研究的被动化、功利化、个体化取向。由此,他提出“家庭档案法”,通过对云南弥渡、江苏江阴两地家庭的多次回访,揭示了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与家庭伦理责任的复杂关联。
周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围绕盖房、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大任务展开,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可能围绕三大任务产生不同的社会心态,其背后反应出家庭伦理责任对农村家庭的深刻影响。同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形成“一代人一套房”的现象,家庭责任呈现出重心向下的特点。
最后,周教授援引费孝通的反馈模式,强调中国家庭责任的代际传承性,即子女赡养行为受父母对待祖辈态度的影响,而非简单的功利交换,指出在目前跨城乡的家庭结构模式下,农村承担着养老和情感归属的功能,老人是未来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关键关联群体。



在互动环节,邓燕华教授就未来的村庄与养老问题与周教授进行了探讨,肯定了“家庭档案法”对未来研究的启发意义。现场师生从“农民主体性”“经济条件与社会关系的关系”“宗族伦理”“社会资本”“小家庭与大家庭”等方面与周教授积极展开交流互动,周教授指出当前农村研究应重视农民在家庭责任中的主体性,强调社会学研究对文明构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讲座结尾,邓燕华教授向周飞舟教授颁发“南强群学论坛”纪念牌,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李悦
摄影:巫婧怡
编辑:何静
审定:毛毛